警惕,多地出现“数字人民币”骗局
晨报记者 赵智妍
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试点地区、场景遍地开花。数字人民币人气飙升的同时,各类打着”数字人民币”旗号的骗局也层出不穷。业内人士提醒,在数字人民币合法使用的前提下,用户并不需要在数字人民币App等官方应用之外,提供密码、注册账号等隐私信息,数字人民币返现、获利等也均为骗局。
数字人民币骗局“套路”多
去年10月,数字人民币试点首次在深圳罗湖展开,一年多以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和应用场景也与日俱增。在数字人民币越来越被大众熟知的同时,利用数字人民币诈骗的案例也开始频现。记者发现,近日,多地警方公布了部分数字人民币的诈骗案例,广大消费者需警惕。
这些骗局的套路多是假装成“公检法”,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告知消费者涉嫌了洗钱等违法行为,需要开通数字人民币账户,进行资金转移。11月2日,廖女士报警称,接到一个自称是北京密云公安局的陌生男子电话,称其在北京开了一张信用卡涉嫌洗黑钱,需要调查其名下所有银行账户。信以为真的廖女士根据对方的提示把资金转到了其新办理的另一张银行卡内,廖女士还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开通“数字人民币”功能,还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对方。最终,廖女士共计骗走人民币37万元。
还有的骗局是利用不少人想占便宜的心理进行设套。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还原了自己母亲被骗的经历,其母亲收到网友推介,声称集齐央行寄出的6张数字人民币银行卡后,可在2022年元旦到冬奥会期间兑换100万元数字人民币,而这笔钱据称原是用于参与国家支持的养老院建设项目。在诈骗过程中,该网友还拍照给老人发了“数字人民币银行卡”,卡片正面印有“数字货币激活卡”的字样,卡片背面还印有提示“数字货币卡全球通用”。要知道,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官方渠道是数字人民币App和部分试点银行App,根本不可能存在“集卡”概念。
有银行人士认为,不法分子蹭着数字人民币的热度,主要就是利用了部分消费者缺乏对数字人民币的了解,以此为契机进行诈骗。
数字人民币返现、获利是骗局
如今,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逐渐增加,该如何防范与数字人民币有关的骗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在安全性方面,数字人民币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并强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措施;在隐私性方面,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同时,央行也将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符合反洗钱等要求。
央行也发布了数字人民币反诈骗提示,除数字人民币官方活动中签通知的链接外,不要相信和下载安装其它来源的所谓的“数字人民币APP”;数字人民币不会在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之外要求提供注册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认证信息等。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普通用户对于此类超出个人认知范畴的、回报期长的暴利致富手段,首先要提高警惕意识,不要轻易上当受骗。遇到此类行为,可以及时跟公安部门联系等,进行多方求证。在数字人民币中,合法使用的前提下,用户并不需要在数字人民币App等官方应用之外,提供密码、注册账号等隐私信息,数字人民币返现、获利等也均为骗局。
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达到1.23亿个
“数字人民币”骗局的多发也侧面反映了数字人民币离我们越来越近。据央行行长易纲介绍,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据悉,数字人民币目前试点包括10个城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今年“双十一”,数字人民币也表现出色,据有关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有超过10万人在京东App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累计订单数超过24万笔。除了日常消费场景,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还首次涉足证券行业,银河证券和工商银行最近就联合推出了“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深度持续增加,正朝着全场景覆盖的目标不断迈进。凭借结算成本更低、支付效率更高、安全隐匿性更强等优势,未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将全面超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
免责声明: 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